姜郎才尽

wb@姜郎才尽_
爱fd@ 糖醋姜丝

关于「声声」

昨晚很早就倒下了,今天一早起来收到好多问题

我每次写硬核pa都会收到一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问题



“你是专业调香师吗!”

我:????我学的文科,化学是什么我不知道。


“你也玩玉吗!!”

我:????我穷的叮当响,玉玩我差不多。


“你是学小提琴的吗太酷了!!!”

我:????菜鸡一个,从没摸过小提琴。


“太太宁是专业的吗,写的好真实呜呜呜!”


好了只有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了。


顺带就当写「声声」的写作历程。




单谈古典音乐其实会比较有距离感,有点那么个附庸风雅高不可攀的意思,他本来就是贵族阶层的消遣,非常讲究形式,礼仪,布局之美。很多人被作品的一大串英文和编号就可以吓倒,更不要说它远比流行乐复杂而繁琐的理论。而现在,它对于年轻人要么意味着昏昏欲睡,要么意味着猫和老鼠配乐和胎教必备。


但我是搞同人,不是搞高岭之花。


何况我也算不上合格的古典音乐发烧友。

一来我很少对什么东西“发烧”,二来我实在只是略知皮毛,觉得能从这里面窥得一点天光都值得感念,要达到什么程度才好意思说自己很“专业”


所以声声我其实关注在少年的成才之路上,他们怎么从“杀鸡”“锯木”成为舞台上发光的存在。

现在大家应该多少都有接触过一点乐器,小时候去琴行,培训班,青少年艺术宫或者在家里被家长按头学过乐器,在学校参加过艺术团或者民乐团、合唱队,然后在寒暑假背又长又臭的谱子,拿了一点考级的证书,后来因为中高考就逐渐丢下了。又在某一次的聊天中发现原来大家都学过一点,弹钢琴想起哈农车尔尼,小提琴的谈起帕格尼尼。年纪再大一点,在各类晚会上看见有朋友优雅的演奏,或者有人在朋友圈发自己抱着吉他的自弹自唱,心底感慨一声自己当年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


学音乐的路是很苦很苦的,需要无比枯燥的日复一日的练习。

在熬过这样痛苦的重复练习之后,还要逐渐接受自己没有天赋的事实。



这才是跟大多数人有共鸣的东西。


但同人好就好在,它可以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一样高于现实,弥补缺憾。忘羡好就好在,他们和很多古典音乐家一样,专注勤勉、才华横溢、个性不羁,受过远超常人的苦难,但仍把热爱灌注于音乐,创造跨越世俗的艺术。


我们称之为天才。



我在思考《忘羡》用现代的方式演绎的时候,几乎是没有犹豫的选择了钢琴和小提琴,在西洋乐器里面,我认为这是非常非常舒服和默契的搭配,最像国乐的琴与笛。



然后问题就来了,我没摸过小提琴,我学的也不是音乐专业。

玄幻好就好在,随便你怎么写,玉皇大帝也不会开小号来喷你。但写现实向,我是真的担心音乐生发现我在胡扯。



所以主要的资料来源除了常见浏览器引擎搜索,还有知乎上关于小提琴学习的一些答疑和经历分享,微博上一些青年演奏家发的帖子。

关于一些专业术语,因为我本身学过一点钢琴,在回家之前专门去图书馆囫囵吞枣的看了两个不同出版社的《基础乐理入门》,虽然还是屁都不懂,但这次这方面涉及的比较少就还好。

校园生活的话,我本身去上音转过,在写之前我又看了好几个中央音乐学院和央音附中的vlog,什么陪我在央音过一天啊,乐团排练实况啊之类的。搜过美国和欧洲一些艺术留学的公众号了解了一下他们考研的方向和曲目要求。


除了明确以姑苏为依据的苏州以外,地点和学校当然都是架空的,但因为我前几天人在锦官,就专门去九眼桥酒吧街那边实地瞎晃悠了一下。川音附近也确实有很多的琴行,录音室,之前录一个视频的时候去看过表示非常羡慕艺术生生活,离市中心的城市音乐厅也很近,就那种酒吧蹦迪和高雅艺术齐飞,感觉幸福指数相当高。


这些当然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全部写进去,但至少我脑海里面有了真实的画面的时候,才可以用这些细节把文章撑得起来。


说白了就是运用书影音和各种能搜到的网络资源relative materis作好功课,如果能亲身感受实地考察过更好,你写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痛苦。



最后安利一下我的心头好海菲茨拉的维塔利恰空柴小协,还有拉威尔难到吐血的钢琴组曲镜子。虽然都没有在声声里面出现,但我写的时候它们一直在我的耳机里面声声不息。



尼采说:没有音乐的人生是一个错误。

我说:没有嗑过忘羡的人生是一个错误。


所以写下这篇双倍快乐,祝大家过一个百病不侵的快乐春节!







评论(16)
热度(178)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姜郎才尽 | Powered by LOFTER